小雪養生
撰文:康河中醫診所 劉潔瑩 註冊中醫師
11月22日正值是「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節氣,意味着天氣越來越冷,降水量增多。明顯開始感受到涼意,天氣亦較乾燥。此時,中國北方已開始進入寒冷冰封的時節。而香港位於華南地區,屬亞熱帶氣候,氣溫相對和暖,即使冬季也很少出現溫度低於零度,所以香港基本上都不會下雪。
畢竟「小雪」的來臨會使氣溫驟降,容易使人感到不適,要適當地調節日常起居生活,有助於身體適應氣候轉變,避免誘發心腦血管、呼吸系統、抑鬱等疾病。
寒邪侵犯人體,則容易耗損人體陽氣,因此小雪養生的關鍵在於溫補腎陽。
- 起居養生:
因應日照時間,小雪天宜早卧晚起,注重添衣保暖,尤其是頭頸部位。因為 “頭為諸陽之會”,當頭部受寒時,可引起傷風感冒、頭痛等;而頸部若受冷空氣剌激,則容易誘發哮喘、支氣管炎等疾病。
- 運動養生:
常練八段錦,八段錦是一種傳統的健身體操,由八種如 “錦”緞般柔和的動作組成,它具有柔筋健骨、養氣壯力、行氣活血、協調五臟六腑之功能,是一種非常適合長者的養生運動。
- 精神養生:
小雪時節天氣變化大,而且天氣陰冷,容易使人出現精神抑鬱、失樂等情志問題,因此食療養生以疏肝寧神之品為主,如:玫瑰花、茯神、桂花等。另外,可進行戶外運動,多聆聽音樂來舒暢心情。
- 食療及湯水
- 芡實栗子粥:
此粥有健脾益腎之功,其中芡實入脾腎經,能益腎固精,補脾止瀉;栗子能益腎養胃;核桃仁善於溫肺定喘、潤腸通便;粳米又能補益中氣。尤其適合常覺腰酸腿軟、惡心反胃、腹瀉、畏寒怕冷、小便頻多等脾腎陽虛人士。
材料:栗子50克、芡實粉30克、粳米150克、核桃仁適量
做法:
- 栗子去皮,浸泡1小時備用。
- 粳米淘洗後入鍋,再加入栗子、芡實粉、適量清水,武火煮開後轉文火熬煮30分鐘。
- 待栗子煮軟後,再加入核桃仁煮5分鐘即可。
- 蘿蔔羊肉湯:
此湯有補虛溫中、降氣消痰的功效,可增强人體禦寒能力。其中羊肉性溫,是補陽佳品;白蘿蔔有消食化痰、下氣寬中的作用,炖羊肉時加入白蘿蔔,能中和羊肉的熱性,避免溫燥太過。尤其適合冬季時四肢冰冷、畏寒怕涷者人士。
材料:白蘿蔔400克、羊肉400克、生薑數片、蔥2條、芫荽適量、枸杞子適量、花椒適量、米酒1湯匙、清湯500毫升、水1500毫升
做法:
- 將羊肉冷水下鍋,加入葱,水開後煮5分鐘汆水,然後撈起備用。
- 將薑片和羊肉同炒香,灒米酒。
- 加入清湯和水,加葱、芫荽和花椒,滾起後收至文火煲5小時,加入白蘿蔔(切件)再煲半小時,出鍋前5分鐘加杞子,下鹽調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