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是指沿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佈區的疼痛,即在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和足外側的疼痛,是多種疾病可以引起的一種症狀。
根據病因分爲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根據病變部位分爲根性和幹性兩類。其中根性常見於脊椎疾病(包括腰椎間盤脫出、腰骶椎病變、腰椎管狹窄),馬尾腫瘤,腰骶段粘連性脊髓蛛網膜炎及腰骶神經根炎;幹性常見於腰骶關節炎,慢性盆腔疾病,梨狀肌綜合徵,感染性坐骨神經炎。
本病屬於中醫學「腰股痛」、「腰胯痛」、「腰腿痛」、「腰痛」、「筋痹」等範疇,為下肢腰腿經絡阻滯,氣血運行不暢所致。以肝腎不足、氣血兩虛為内在因素,以風寒濕熱之邪入侵為外在因素。治療上急性發作期以祛邪鎮痛爲主,緩解期以扶正兼以祛邪為原則。
辨證分型及治療
- 寒滯經脈,治法:溫經散寒,通絡止痛,方用當歸四逆湯加減;
- 濕熱浸絡,治法:清熱利濕,舒筋通絡,方用四妙丸加減;
- 瘀血阻絡,治法:活血化瘀,理氣止痛,方用身痛逐瘀湯加減;
- 痰濁流注,治法:化痰散結,溫經止痛,方用陽和湯加減;
- 氣血兩虛,治法:調補氣血,溫經通絡,方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
- 肝腎不足,治法:補養肝腎,祛邪通絡,方用獨活寄生湯加減。
針灸
- 寒滯經脈:腎俞、阿是穴、委中、風府、腰陽關;
- 濕熱浸絡:委中、膀胱俞、陰陵泉、阿是穴;
- 瘀血阻絡:委中、間使、三陰交、膈俞、次髎;
- 肝腎不足:腎俞、氣海、阿是穴、太溪、三陰交。
此外還可進行拔罐及推拿治療。
醫囑
- 注意天氣變化,避風寒,適寒溫;
- 適度鍛煉,增强體質,使腰部肌腱韌帶發育良好,結實有力;
- 改變不良姿勢,可適當做伸展運動以減少疼痛和預防坐骨神經痛;
- 如長時間站立,頭應向前傾,背部挺直;坐時腰背部應有支撐;
- 床墊應硬度適中;
- 及時治療相關疾病,以消除致病因素。
如果想了解更多,歡迎致電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