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酸

口酸指口中自覺有酸味,甚者聞之有酸氣,無酸水泛出;與胃中酸水上泛之「吞酸」不同,應注意不要混淆。

中醫認爲口酸之症應分臟腑虛實,屬虛者多因脾土不足;而屬實者多在肝胃,或因肝熱,或為胃實。脾虛木乘之口酸,是脾虛在先,肝木乘之於後,病本在脾,屬虛實夾雜之證,此即《醫學正傳》:「亦有脾胃氣弱木乘土位而口酸者」。肝有實熱,或因情志抑鬱,化火生熱,或因邪熱蘊於肝膽,酸為木之味,肝熱上蒸故作酸。若飲食過量,或過食肥甘厚味,影響脾胃運化,胃失和降,亦可致口酸之症。

 

辨證分型

 

脾虛肝乘

  • 食療
  • 糯米紅棗粥
  • 材料:糯米100g,紅棗5枚。煮至爛熟。

 

  • 山藥薏仁粥
  • 材料:鮮山藥30g,薏苡仁20g,大米30g。加水煮至爛熟即可。

 

針灸可選章門、期門、足三里、三陰交、中脘、公孫。

 

肝熱

  • 食療
  • 海帶決明子湯(甲亢者忌服)
  • 材料:海帶頭(鮮)60g,明子10g
  • 做法:將材料洗淨,海帶泡發切絲,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燉至海帶熟即可。

 

  • 菊花茼蒿飲
  • 材料:菊花10g,鮮茼蒿20g
  • 做法:將茼蒿榨汁,與菊花茶一起飲用。也可一起用水煎服。

針灸取穴可選太衝、行間、中封、中都、期門、章門等。

 

宿食停滯

  • 食療
  • 消滯茶(孕婦、胃酸分泌過多者慎服)
  • 材料:焦山楂10g、炒麥芽20g、陳皮5g
  • 做法:上述材料洗净,用熱水沖泡,代茶飲。

 

針灸取穴可選足三里、中脘、粱門、內庭、厲兌、天樞。

 

如果想了解更多,歡迎致電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