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苦

中醫認爲口苦與肝膽功能失常有關。苦為膽味,《靈樞.四時氣篇》說:「膽液泄則口苦」,《靈樞.邪氣藏府病形篇》:「膽病者,善太息,口苦,嘔宿汁,…。」。膽汁的分泌,又與肝的疏泄有關,口苦的病位不離肝膽,病機關鍵爲肝膽邪溢。此外,情志失暢、外邪侵襲、思慮勞倦、色慾過度均會直接或間接影響肝膽氣機,導致「肝膽邪溢」而口苦。

《內經》指出膽氣虛而猶豫不決之人,肝氣鬱結,鬱久上逆則口苦;《傷寒論》述少陽膽經易鬱而化火,邪犯少陽,樞機不利則膽火上炎而口苦;若心脾兩虛,歸肝的血液不足或肝腎虧虛,水不涵木,都會導致肝藏血不足,進而導致疏泄功能失司,肝鬱氣上逆,「肝膽邪溢」而口苦。

根據上述病因病機,口苦可大致分爲以下幾個證型:

 

  • 肝膽鬱熱

食療:可用夏枯草、綿茵陳泡茶,食芹菜,勿食酸味的食物;

雞骨草煲瘦肉

材料:雞骨草(乾品)20g,綠豆20克,薏米20克,瘦肉200克,蜜棗1顆(約兩人分量)。

做法:上述食材洗净,雞骨草剪成小段,稍浸泡;瘦肉切塊汆水。將所有材料放進鍋中,加入1500毫升清水,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煲1~1.5小時,加入少量食鹽調味即可。

 

針灸取穴陽陵泉、日月、膽俞、太衝、足臨泣等。

 

  • 邪在少陽

食療

小柴胡茶:柴胡5g、黃芩3g、半夏3g、黨參2g、甘草3g、綠茶5g。

做法:用350ml水煎煮柴胡、黃芩、半夏、黨參至水沸後,沖泡甘草、綠茶飲用。也可直接沖飲。

 

針灸取穴足臨泣、外關、大椎、風池、期門、太沖等。刺激量不宜過大。

 

 

  • 心脾兩虛

食療

茉莉紅棗茶

材料:茉莉花3g、紅棗3枚、枸杞5g,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所有材料洗淨;紅棗剪開去核;全部放入暖杯內,加入適量熱水焗15分鐘左右即可,全日代茶飲。

 

針灸取穴百會、神門、內關、足三里、三陰交、心俞、脾俞等。

 

  • 肝腎陰虛

食療

桑葚芝麻粥

材料:桑葚20g,黑芝麻10g,白米50g,白糖適量
做法:分別將桑葚、黑芝麻、白米去雜質,洗淨;鍋內加清水適量,放入桑葚、黑芝麻、白米同煮成粥,粥熟後調入白糖即可。

 

針灸取穴肝俞、腎俞、太溪、太衝、照海、神門等。

如果想了解更多,歡迎致電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