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甜
口甜亦稱「口甘」,指口中自覺有甜味,最早見於《素問.奇病論》雲:「有病口甘者,…此五氣之溢也,名曰脾癉。」但「脾癉」是病名,而「口甜」只不過是「脾癉」的症狀之一,不能認為口甘即是「脾癉」。
過食辛辣肥甘之品,脾胃滋生濕熱,發為口甘;或因感受天之濕熱,蘊結脾胃,與穀氣相搏,上蒸而口甘,熱偏重者則為脾胃積熱,濕偏重者則為脾胃濕熱。若年老或久病,傷及脾胃,導致氣陰兩虛,虛熱內生,脾津受灼,而為口甘。
辨證分型
脾胃積熱
- 苦瓜冰糖汁:新鮮苦瓜洗淨去籽,榨汁50ml,加上適量冰糖頻服。
- 蓮藕冬瓜豆腐湯:鮮蓮藕50g、冬瓜100g、豆腐100g,將鮮蓮藕和冬瓜切件後洗淨後先煲5小時,再加豆腐煲20-30分鐘,調味後即可。
針灸:足三里、合谷、內關、内庭、厲兌等。
脾胃濕熱
- 薏仁蓮子湯:薏苡仁、乾淮山、去心蓮子、芡實各10g。上述材料洗淨,浸泡1小時;加3碗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煎煮1小時即可,可以加適量鹽調味,去渣喝湯。
- 荷葉粥:白米50g常法煮粥,臨熟將鮮荷葉一張洗淨蓋粥上,溫火燜少許時,揭去荷葉,粥成淡綠色,可酌加冰糖,調勻服之。
針灸
(1)少商、曲池、委中,或舌下青筋、黑筋處,針刺放血。
(2)體針,取中脘、內關、足三里、合谷、天樞,腹痛加公孫穴,用瀉法。
氣陰兩虛
- 蓮藕排骨湯:蓮藕200g,排骨300g,鮮山藥50g,生薑3片;洗淨,排骨汆水切段備用,一同放入鍋內,煮沸後轉小火煲5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 西洋參石斛茶:西洋參3g,石斛6g,開水沖泡,代茶飲用。
針灸:脾俞、中脘、氣海、內關、三陰交等。
如果想了解更多,歡迎致電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