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濕疹
小兒濕疹,學名為異位性濕疹或俗稱奶癬,是一種常見的非傳染性慢性皮膚病。有數據指出香港濕疹發病率是20.1%,估計有超過16萬名14歲或以下兒童深受濕疹困擾,當中大概45%的兒童由嬰兒6個月大起就初次出現病徵;70%則於5歲前發作。
臨床上可按皮膚損害分為三型:脂溢型、滲出型、乾燥型。本病好發於兩頰、前額、頸項、胸腋,波及全身。皮疹多樣性,有斑疹、丘疹、水皰、糜爛、滲液、結痂,分布對稱。患處瘙癢劇烈,愈後容易複發成慢性。冬季較重,夏季較輕。
中醫認為本病多因飲食失調,內蘊濕熱,外受風濕熱邪所致。常反覆發作,並多伴鼻敏感、哮喘及胃腸道症状。治療以清熱解毒、健脾滲濕,養血祛風為主,用藥隨症加減。
- 濕熱蘊蒸,相當於急性濕疹,症見紅斑水皰,糜爛滲液,味腥而粘,漸次結痂,瘙癢難忍,或癢痛兼作,口苦胸悶,小便短赤。治以清熱利濕,常用方萆薢滲濕湯;
- 脾虛濕盛,症見皮損暗紅不鮮,表面水皰滲液,口淡食少,大便溏。治宜健脾利濕,常用方有除濕胃苓湯或参苓白术散;
- 血虛風燥,相當於慢性濕疹,病情較長,症見陣發性瘙癢,皮損浸潤肥厚、粗糙,乾燥脫屑,色素沉著或呈苔蘚樣改變。治宜養血祛風滲濕,常用方當歸飲子。
針灸
急性期:選穴曲池、合谷、血海穴等;
慢性期:選穴足三里、三陰交、大都、郄門等。
醫囑
- 保持生活環境整潔;
- 作息規律,適當進行戶外活動,鍛煉身體,增强體質;
- 避免辛辣、生冷及容易過敏的食物,如蝦蟹、牛肉、奶類等;
- 避免熱水燙洗、搔抓、日曬等;
- 衣著宜寬鬆柔軟,以減少摩擦刺激,勿使化纖及毛織品直接接觸皮膚。
如果想了解更多,歡迎致電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