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金遜症

 

根據香港柏金遜症基金資料,柏金遜症(法文:Maladie de Parkinson,英文: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種慢性腦神經組織衰退疾病,它因1817年英國醫生詹姆士柏金遜(Dr James Parkinson)首先發表了一篇記錄此病的醫學論文而得名。

香港中文大學張金菱治療柏金遜綜合症研究中心資料顯示估計全球有610萬名柏金遜病患者,在中國和香港則分別有170萬及1.2萬名患者,隨著人口老化,未來20年的患者人數更預計會上升兩倍;本港約有三分之一長者的腦內潛伏著腦小血管病,嚴重的腦小血管病會令患者行動更困難,增加患上認知障礙症及中風的風險。

 

柏金遜症至少有兩個臨床亞型,一是震顫爲主的亞型,一是以强直、少動為主的亞型;但隨著病情進展,常常兩者兼有。約5%-10%的患者有家族史。

 

根據醫院管理局資料,一般而言,病徵如下:

  • 震顫,初發時通常出現在一側的上肢,繼而影響其他肢體,最後或影響全身的肌肉
  • 動作緩慢,尤其在開始活動及轉變方向時最為明顯
  • 關節活動顯得如齒輪般僵硬
  • 其他病徵包括面部無表情、步履及語調出現變化等
  • 喪失嗅覺
  • 便秘
  • 睡眠不佳

 

本病中醫病因主要是年老肝腎精血虧虛,如果肝血不足,筋失所養,則肢體拘緊少動、僵硬笨拙;肝腎精血不足,陰虛風動,則肢體頭部震顫搖動。

初期多以肝腎精血虧虛,血不濡筋或陰虛風動為主,治療重在滋陰養血息風;中後期陰損及陽,氣血兩虛或陰陽兩虛,治療宜氣血兼顧,陰陽雙補。

根據辯證有不同的分型及治療

  1. 陰血虧虛,筋失濡養

治法:滋養肝腎,濡養筋脈;方用連梅湯加減;針灸:百會,内關,合谷,陰陵泉,三陰交,太衝,太溪。

  1. 陰血虧虛,肝風内動

治法:滋養肝腎,息風止顫;方用連梅龜麻湯加減。針灸:百會,風池,内關,合谷,陽陵泉,三陰交,太衝,太溪。

  1. 氣血兩虛,肝風内動

治法:補養氣血,助肝息風;方用聖愈湯加減。針灸:百會,風池,内關,合谷,血海,足三里,三陰交,太衝。

  1. 陰損及陽,陰陽兩虛

治法:滋陰助陽,息風止顫;方用龜鹿二仙膏合大補元煎加減。針灸:百會,風池,中脘,關元,氣海,内關,合谷,足三里,三陰交,太衝。

 

醫囑

生活調護

  • 起居有時,勞逸結合;
  • 注意環境保護,避免工業或農業毒物的侵害;
  • 注意安全防護,避免摔倒、進食及睡眠時嗆咳;
  • 經常觀察用藥反應,注意避免病人發生直立性低血壓。

 

飲食調養

注意飲食結構,鼓勵患者多食用蔬菜、水果或蜂蜜等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對於病情較重的患者,食物應軟爛易咀嚼。

 

精神調護

  • 注意調暢情志,避免憂思鬱怒等不良精神刺激;
  • 減少各種誘發因素,避免緊張激動的情緒加重震顫;
  • 維護患者的自尊,患者説話及動作都很遲緩,照顧者應耐心陪護,不要在旁催促。

 

運動

  • 初、中期患者可進行適當鍛煉,如氣功、太極拳等舒緩柔和的運動;
  • 幫助患者活動,預防僵直,對於晚期病人應常做被動運動,防止發生關節固定、壓瘡和肺炎等并發症。

如果想了解更多,歡迎致電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