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 古鎧綸 劍橋生物科技企業碩士生

最近我真倒霉,陪伴我年多的手提電腦壞了。可知道,電腦對大部分都市人來說,絕對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現在大部分大學生,無論上課、做功課或寫報告都會使用電腦,和念中學時相比,執筆的機會真是少之又少。這幾天,沒有電腦在旁,生活真的十分不便。不幸中之大幸,就是我一向都有定期備份電腦檔案的習慣,來得及把重要的檔案和相片備份,否則我現在一定欲哭無淚。

合乎5項表現 便是「過度上網」

還未有新電腦之際,我只好每天到圖書館上網或寫作業。我通常在吃過晚餐以後,都懶得不想出去。雖然宿舍距圖書館只有5分鐘的路程,但是晚飯後天寒地凍,我還是懶得不想外出!幸好,我老是覺得自己有點網癮,正好趁這次難得的機會好好把它戒掉。

網癮,聽起來似乎有點嚇人,不過,醫學界至今都未有一個公認的診斷標準。現在為了避免標籤化和引起公眾不安,大部分醫生已採用「過度上網」和「問題上網」等名稱去取代「網癮」。大概10年前,就有一位精神學家提出一套診斷依據,供臨床參考 。凡合乎以下5項或以上表現的人,便可診斷為「過度上網」:

 

  1. 經常記掛上一次上網的事情,或期待再次上網;
  2. 每次上網都要用比上次更長的時間,才會覺得滿意;
  3. 曾嘗試減少或停止上網,但不成功;
  4. 嘗試停止上網時,便會感到不安、情緒波動、抑鬱或易怒;
  5. 上網時間遠遠超過原來訂下的時間;
  6. 擔心不上網會失去重要的關係,或是工作、學習、就業的機會;
  7. 曾對家人、醫生或其他人隱瞞自己過度上網的程度;
  8. 以上網逃避問題,或是緩解自己煩躁不安的情緒(包括自卑、內疚、焦慮和抑鬱的情緒)。

 

配合作息 上網是不錯學習渠道

呼……還好,我的情況還算不上嚴重。剛剛不能上網的那幾天,我確實有點忐忑不安,難以入睡,後來就慢慢適應過來。我現在算是戒掉了老是不停登入登出郵箱的壞習慣,這真是可喜可賀。這幾天早上起床,我已經不再第一時間打開電腦,我會讓自己心境平靜片刻,理清自己要做的事情。我發現,擺脫電腦束縛後,人會變得更精神,工作更有效率,心情也會比較開朗。

假如您們發現以上提及的情況,用不著過於驚慌。如果您的工作和社交生活沒有受到影響,應該不是甚麼大問題,不必急於找心理和精神科醫生。只要配合正常的生活作息,上網亦是一種不錯的渠道,讓大家學習、消遣以及開展社交活動。

http://paper.wenweipo.com/2009/03/03/HK0903030044.htm